6月1日,搭载w66国际宁德时代CTP3.0麒麟电池的极氪001千里续航套装在宁德时代总部完成交付,首次将纯电新能源车的续航里程推到1000公里级别。数据显示,截至今年5月,配套宁德时代电池的客车已超过32万辆,累计行驶里程超855亿公里,累计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超6798万吨。如今,一场以产业技术创新为驱动的“绿色旋风”,正从宁德吹向全球。
生态发展,一以贯之。1988年7月至1989年1月,时任宁德地委书记习近平在不到半年时间内先后三次深入周宁县七步镇后洋村黄振芳家庭林场调研,在《闽东的振兴在于“林”》一文中提出“森林是水库、钱库、粮库”的“三库”绿色生态理念。2022年3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指出,“森林是水库、钱库、粮库,现在应该再加上一个‘碳库’”。多年来,市委、市政府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大力传承弘扬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德工作期间的重大理念和重大实践,始终以“三库+碳库”重要理念引领,走出了一条产业发展高质量和生态环境高颜值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绿色发展之路。
依山傍海的“美丽宁德”
科技创新,强化产业支撑
今年“6·5”世界环境日的主题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记者在宁德市区万达二号门宣传活动现场见到,参加活动的不乏宁德核电、中铜东南铜业等“金娃娃”的身影。通过科技创新支撑,这些产业龙头不仅自身成为绿色发展的践行者和引领者,也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科技和产业支撑。
走进上汽宁德基地,干净整洁的现代工业车间让人耳目一新,位于基地中央的展厅,展示着“宁德智造”的新能源汽车最新车型,这些车型因绿色、环保、安全等优势,畅销全球市场。
近年来,我市积极推动龙头企业绿色制造水平。2022年,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3个、绿色设计产品2个、绿色园区1个、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1个。
上汽宁德基地相关负责人介绍,作为智能化绿色工厂代表,上汽宁德基地构建了“智能装备”“智慧供应链”“大数据智脑”三位一体的汽车智能制造体系。以绿色低碳发展理念为指导,上汽宁德基地在生产制造过程中,通过实施精益生产和污染防治,实现工厂的用地集约化、原料无害化、生产洁净化、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从能源管理、资源利用等方面兑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目标。
上汽宁德基地油漆车间工人们正忙着车辆密封涂胶作业
如今,我市绿色制造龙头企业,正凭借领先技术,推进整个产业链绿色低碳发展。“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宁德时代,就是该领域的佼佼者。
“绿色供应链是指企业要建立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为导向的采购、生产、营销、回收及物流体系,推动上下游企业共同提升资源利用效率,改善环境绩效,达到资源利用高效化、环境影响最小化,链上企业绿色化的目标。”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宁德时代持续关注企业及供应链中的环境保护、可再生能源使用、节能减排、资源回收利用,倡导“绿色循环经济”。采取绿色采矿技术、智能无人矿山、自建光伏、绿电直购等措施进行全生命周期降碳。同时,依托子公司广东邦普,与客户携手打造“电池生产—使用—梯次利用—回收与资源再生”的生态闭环。2022年,废旧电池处理能力达12万吨,镍钴锰金属回收率达99.3%。
科技赋能,“绿”动十足。发力“双碳”目标,我市着力构建核能、风能、光伏、储能等多元化清洁能源供应体系,清洁能源装机和发电量占全市比重均超过70%。同时,还推动成立寿宁下党双碳学院,系全国首个双碳教育基地;有序推进霞浦低碳海岛、蕉城低碳码头、屏南低碳景区、东侨低碳社区等低碳示范试点。
数据显示,我市2022年在GDP增速领跑东部地区、历史性跻身全国百强城市的同时,生态环境质量持续保持优良、稳中向好,空气质量实现七年连续优化提升,重点流域国控断面、主要湖库、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地表水环境质量位列全国第25位。
我市将持续依托四大主导产业的强大竞争力和牵引力,继续做好传统产业的“转”和绿色产业的“引”,以更高环保标准淘汰落后产能,倒逼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深化改革,夯实制度保障
日前,生态环境部对2022年度生态环境领域真抓实干成效明显的22个地级以上城市进行通报表扬,宁德市是福建省唯一受表扬的城市。
真抓实干、成效明显的核心动力来自生态环境领域的深化改革。近年来,我市全方位对接落实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体制改革6个方面25大项工作,形成了超过40项制度成果。
据了解,我市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多项制度改革都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我们在全省率先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试点工作。在全国地级市率先制定实施《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办法》,成立全省首个环保类地方性公募基金会——环三都澳区域绿色发展基金会。推动出台了《宁德市三都澳海域环境保护条例》《宁德市霍童溪流域保护条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和制度规定,健全完善地方生态环境保护法律保障,形成一批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性成果。”市生态环境局局长毛连平介绍。
我市还实施《宁德市生态环境专项整治“1+14”工作总方案》《三都澳海域水环境综合整治“1+N”方案》《宁德中心城区臭氧污染专项防控工作方案》等专项行动,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
三都澳一度因无度无序无质养殖,海洋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受到影响。2018年7月,我市全面打响海上养殖综合整治攻坚战,海域生态环境、自然景观得到了根本性改善,海上养殖绿色转型“宁德模式”列入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典型经验,海漂垃圾“陆海统筹”治理经验入选全国塑料污染治理典型案例,与深圳、南通、秦皇岛在全国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作典型发言。
三都澳海上新型渔排。郑维伟 摄
石材产业曾是我市一些县(市、区)的支柱产业,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存在环境问题。近年来,我市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清退石材产业落后产能,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昔日的“石粉山”“牛奶溪”“红河谷”重焕“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美丽画卷。
在古田,矿山变身公园,恢复绿水青山;在福鼎,白琳石材加工区从“乱石岗”,变成生态现代厂房;在寿宁,托溪乡的“红河谷”成了“云水小镇”……天更蓝了,山更绿了,水更清了,成了近年来我市干部群众感受最深刻的变化之一。古田、福鼎、寿宁石材产业整合升级和污染治理成效,成为福建省唯一入选全国“督察整改看成效”正面典型案例。
毛连平介绍:“我们始终坚持水环境、水资源、水生态、水文化、水管理‘五位一体’统筹推进美丽河湖、美丽海湾、美丽海岸带创建,霍童溪作为全省唯一的一条河流,入选全国首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
我市还健全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实施宁德市“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完成屏南、周宁、寿宁、柘荣等4个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定工作。同时,实施排污权、碳排放权有偿使用和交易,累计实施碳汇林面积39.1万亩,签发碳汇21.95万吨;指导255家企业购买到1万多吨排污权,交易金额超1.75亿元;落实企业环境信用动态评价,累计评价1035家次。
人人参与,共享绿水青山
近年来,我市加大对生态环境保护宣传引导,开展环保宣传进学校、进社区、进乡村、进企业以及环保主题志愿者活动等系列宣传活动。
在霍童溪边、赤鉴湖畔、红树林中……总能见到身穿“红马甲”“蓝马甲”的志愿者身影,他们有的是村民渔民、有的是企业员工、有的是乡镇工作人员,手持垃圾夹和垃圾袋,躬身一方水土,为保护生态环境积极贡献力量。
宁德在互花米草除治区种植红树植物等乡土树种,通过生物替代的方式抑制互花米草“死灰复燃”。郑雨景 摄
深入打好防治污染攻坚战,不仅全民参与,企业也积极履行生态环境社会责任。近年来,我市完成大气精准减排项目224个、实施流域整治项目403个,火电行业全面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并通过验收,合成革集控区实现集中供热全覆盖。
同时,冶金新材料企业不断完善除尘脱硫设施,青拓集团投入13亿多元建设了红土矿运输长廊和废气、废水污染治理设施;新能源和时代新能源总投资近1亿元,建设挥发性有机物废气收集处理设施,实现工程减排,成为全省锂电行业大气精准治理样板。
共护绿水青山,共享生态红利。我市积极打好蓝天保卫战、净土保卫战、海洋保卫战、好农村环境攻坚战,通过系列攻坚整治,山海福地的“颜值”更高、“气质”更佳,群众生态获得感和幸福感日益提升。
2000年以来,我市先后开展各类生态示范创建,加快推动从“穷山沟”到“聚宝盆”、从“美丽山海”到“美丽经济”的华丽转变。柘荣、寿宁获得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称号,实现省级生态县全覆盖;“闽东北亲水游”成为中国十大完美旅游路线;霞浦滩涂成为中国最美摄影基地;福鼎嵛山岛、蕉城三都岛入选“福建十大美丽海岛”,三都岛还获评“中国十大美丽海岛”。2019年,在已有生态村创建的基础上,推进绿化、绿韵、绿态、绿魂的“绿盈乡村”创建,实现从初级版、中级版到高级版的梯次提升,着力打造好闽东特色的“绿盈乡村”品牌。
去年,央视黄金档热播剧《那山那海》上映,在宁德的拍摄取景地火爆全网,宁德良好的生态环境给全国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真的是山海福地,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孕育了独特的山海文明,为我们摄影爱好者提供了独一无二的创作素材。”全国摄影家协会会员郑廷裕高兴地说。
2023年,是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我市将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守好生态高颜值、促进发展高质量、服务民生高品质。我们一同携手,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增强生态环保意识、树牢绿色发展理念、践行绿色生活方式,当好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者、实践者、监督者、守护者,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让闽东大地天更蓝、山更青、水更绿、环境更优美,共同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宁德”。(闽东日报记者 张文奎)